-
分类:
单机 / 冒险解谜
-
大小:
3.7M
-
授权:
官方版
-
语言:
中文
-
更新:
2025-09-08
-
等级:
-
平台:
Android
标签:
电影通票
聚会的目的电影
-
详情
-
介绍
-
猜你喜欢
-
相关版本
内容详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作者:水姐,原文标题:《心力经济 5:《缱绻与决绝》和《遥远的救世主》之 90 年代心力》,题图来自:AI 生成赵德发,1955 年生,山东省莒南县人。1995 年 40 岁的他用了一整年写了一本乡土小说,叫《缱绻与决绝》。30 年后,2025 年改编的电视剧《生万物》火遍大江南北。1992 年,赵德发看到老家地里的庄稼,萌生了创作一部长篇乡土小说的想法。随后,他做了两年的准备,读了许多中外农村经济学、社会学著作以及中国近代史、当代史,并且阅读大量中外名著及学习长篇小说学习写作技巧。整合了文献、心理、现实上的所有资源,在 1995 年由心力凝集成作品,小说于 1996 年 1 月 1 日正式完稿,1996 年 12 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 30 年,就像一个巨大的势能场,将作品的能量不断积蓄。其实电视剧的火爆,由无数个非线性的因素共同促成的:一个有眼光的导演、一个合适的编剧、一代年轻演员的演绎,以及最关键的,社会大众在 2025 年对这种题材的 " 共鸣 " 与 " 饥渴 "。这种共鸣与饥渴,本身就是一种 " 心力 " 的呼应,是时代的 " 心 " 在寻找它的对应物。生万物的土地,本就是坤的力量,也是女性崛起的力量。他一写就是 70 年的时间跨度(从 1920 年代到 1990 年代),留到现在刚好是 100 年。四代人的人生大剧,构成了对土地的 " 缱绻与决绝 "。所谓缱绻是老一代农民对土地的无限眷恋、依恋和难以割舍的深情;而决绝,是改革开放之后,大部分农民离乡,土地已经废弃,去奔赴新的命运剧场。这强烈的对比和冲击,人们却视之若常。写大周期大历史,需要极大的心力。1995 年,关注乡土社会的人并不太多,所以现在的价值才会很大。我特别喜欢小说里描写对土地的两代人的真心传承。封二给封大脚,不仅讲技术,也讲心!" 大脚,世上七十二行,咱是打庄户的。打庄户是干啥的呢?是侍弄地的,是种庄稼的。老辈人都说:十年读个探花,十年学不精庄稼。真是这样呵,打庄户真是不容易呵。"" 打庄户的第一条,你要好好地敬着地。庄稼百样巧,地是无价宝。田是根,地是本呀。你种地,不管这地是你自己的,还是人家的,你都要好好待它。俗话说:地是父母面,一天见三见。依我的意思,爹娘你也可以不敬,可你对地不能不敬。"" 这是敬地。除了敬,还要养。人不亏地皮,地皮才不亏肚皮。这是一笔账,明明白白。怎么养?一是精耕二是上粪。老辈人说;书要苦读,地要深耕。有使乏了的牛,没有耕乏了的地。地就是这么一件东西,你越是耕深了它越喜欢。一尺银,二尺金,深耕三尺聚宝盆。"" 你知道怎样敬地,怎样养地了。我就再跟你说怎么样种庄稼。庄稼十八样,样样有门道。我先跟你说种麦 ……" 讲完了种小麦,老汉又讲其他庄稼怎样种:谷子、糁子、芝麻、地瓜、秫秫、花生、玉米、荞麦、大麦、黄豆、绿豆、芝麻、棉花 ……对,在这样的教育下,我知道封大脚一定会把地种好的。果然小说写了:" 第二年,大脚的庄稼又长得不孬。八月十五这天,大脚与老婆孩子在地里晒地瓜干,看见今年的地瓜个头都比去年的还大,心里十分高兴,便决定把这个中秋节好好过一过。"" 他想起了十九年前开拓这块地时的情景:他抡着一把老镢头,一下一下地刨着;绣绣拖着个大肚子,在他身后一点一点地捡那石头。后来绣绣把孩子累掉了,她的血她的肉都埋在了这里 …… 这么多年了,他为了让这块地肥起来,一年一年深翻,一年一年地往土里加粪。终于,这地改变了成色,一点也不比别的地少收粮食了 …… 这块地就是这么来的。而在大脚以前,世界上是没有这块圆环地的。这是大脚一生中最为得意的一件作品。他早就发现过这块圆环地的妙处,你在地里走,走一天、走一年甚至永远走下去也走不到地头。大脚曾无数次想:这块地永远走不到地头好呀,在这里,我的子孙后代也这样走下去,永远走不到头,永远永远守住我给他们创下的这份家业!"大地的力量是承载,而对大地的敬养才是传承。在 " 心力经济 " 中,我们强调的是个体的内在力量(好奇心、创造力、信念)驱动经济活动。对于封二和封大脚而言,他们的心力正是通过对土地的 " 诚、亲、爱 " 和 " 忠心 " 来释放和实现。心力不仅是创新和发展的驱动力,更是对价值观的坚守和对信念的忠诚。其实,我觉得《生万物》的改编,只突出了女性觉醒释放力量和个性,但没有结合土地的力量,给曲折的人生带来浑厚的滋养。传统价值崩溃中,人们的信念、思想、理论和艺术,又该是什么呢?心力是复利的基础:内在的 " 种子资产 "。在传统的金融世界里,复利需要一个初始的本金。而在 " 心力经济 " 中,这个 " 本金 " 就是你的心力——你的好奇心、创造力、专注力、信念和毅力。一个人在早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对某个领域的专注探索、对自身信念的坚守,都是在不断地为这个 " 心力本金 " 添砖加瓦。时间的复利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让每一期产生的利息,都能在下一期继续产生利息,从而带来指数级的增长。当你用 " 心力 " 去解决一个问题、掌握一项技能时,你不仅获得了成果,更重要的是,你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这个 " 理解 " 和 " 自信心 " 就是你的第一笔 " 心力利息 "。心力提升后,会让你在处理下一个问题时更加高效、更有创造力,如果继续解决问题,会进一步强化你的信念和好奇心,这是第二笔 " 心力利息 "。如此循环往复,心力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 " 势能 ",使你在某一领域达到 " 身心同频,毫不费力 " 的境界。" 越努力越幸运 "" 越有热情越成功 ",因为他们无形中启动了心力的复利效应。心力复利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 " 滞后效应 "。在早期,你的投入和产出可能不成正比,甚至会感到迷茫和无力,这就像复利曲线的初期,增长非常缓慢。心力是复利的 " 本金 ",时间的复利是心力不断自我强化的过程。一个真正理解 " 心力经济 " 的人,不会仅仅关注当下的得失,而是会着眼于长远,像一位精明的投资者,将心力投入到最有价值的领域,耐心等待时间的复利效应,最终收获远远超出线性预期的丰厚回报。所有在 1990 年代奋斗的人,如果不只是投机,而是在靠自己的发心创一份长久的事业,已经在 30 年后的今年显示出极强的品牌韧性。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网易、比亚迪、格力、招行等等,它们抓住了时代机遇,有持续的创新能力,坚实的 " 护城河 " 等等,更重要的是,他们一出场就知道自己的使命愿景。90 年代在我印象里都是个极其美妙的、生动的、多元的时空,充满了太多偶然性和奇迹,现在看来,依然是周期里最曼妙的黄金时段。60、70 后,见过一贫如洗的日子,也亲身穿越繁花似锦,人生如梦。我虽然是 85 后,但我从小跟我的舅舅们和表哥们一起玩,他们都是 70 后,所以早就体会过他们的生活方式,诗歌、艺术、小说、吃喝玩乐 …… 我 12 岁开始写作,用的就是他们的电脑,我至今没有用笔写作的习惯 …… 所以我总是在写 50 岁之后还能干什么,就是希望这代经历过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的人,能够凭借切身经验和心力,能够给社会进化和迭代实力增添很多能量。什么样的变迁都见过,怎么不在心里拾掇起那些黄金或者玻璃碎,创造点什么呢?《遥远的救世主》开篇写的是:"1995 年 5 月 21 日柏林时间下午 2 点 30 分,北京——法兰克福的航班准时在机场平稳降落,法兰克福机场大厅的海关检查出口处三三两两地聚集着迎接亲友的人。身穿白色风衣的芮小丹站在离人群不远的地方静静注视着依次而出的旅客。"也是 1995 年。虽然电视剧《天道》拍的时间是 2005 年,但我觉得,放在 1995 年更真实,自在。而且《天道》在短视频时代太火爆了,各种各样的切片,释放出一种难得的隽永。《缱绻与决绝》是地,而《遥远的救世主》是天。《遥远的救世主》讲的就是天道,就是最思辨的意识论道。1995 年,中国正式开始实施 " 抓大放小 " 的国企改革。这使得无数国有企业的员工 " 下海 ",成为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他们没有现成的剧本,凭借的就是内心深处的 " 闯劲 " 和 " 不甘被计划 " 的自由精神。这种内在的驱动力,正是 " 心力 " 最原始的形态。所以,我个人认为心力经济的黄金时代,就在 90 年代。1995~1998 年是中国互联网产业开始萌芽的时期,丁磊、马化腾等人在各自的领域开始艰难的探索,他们没有对未来的清晰蓝图,但凭借着对新奇事物(" 踏脚石 ")的好奇心,在不断试错中寻找机遇。这个时期的 " 心力 " 还有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信念的坚守。在那个法治不健全、市场波动巨大的年代,许多人面临巨大的风险。但他们依然选择坚持,这种对事业、对未来的 " 忠心 ",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心力。而《遥远的救世主》,其实就有 " 知止 " 的智慧。创业难,守业难,结业更难,相信现在的人更能感受出来,很多人身陷囹圄,不可自拔。丁元英在 1995 年就懂得用德国人的钱大赚 A 股的钱," 本基金从融资到运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法律上的真空地位,这种投机而尴尬的特性也决定了它不适合男婚女嫁。" 他觉得,这样的钻空子赚的钱,是不合天理的,他要主动终止。他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 " 文化属性 "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是天道。他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 " 秘笈 ",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丁元英的 " 私募基金 " 操盘和 " 格律诗公司 " 扶贫案例,都是强势文化的实践。他不相信神话,只相信市场规律、人性博弈和精准的计算。他 " 不是神话的缔造者,而是市场的赢家 ",他知道商业都是有原罪的,他能预判最后的结局就是合伙人之间相互撕扯,最后生死都可能卷入进来。芮小丹,她也是强势文化的典范。她的人生选择(从刑警到退隐),她的行为逻辑(敢于质疑,为信念而死),都体现了对自己主体性的完全掌控,和对 " 道 "(客观规律)的臣服,而她是不虑而知的。弱势文化的核心是 " 依赖救世主 " 和 " 推卸责任 "。它是一种以情感、道德和外部力量为准则的思维模式。王庙村村民们希望丁元英是 " 救世主 ",能直接给他们带来财富。当丁元英设计好路径,让他们通过市场竞争获利时,他们却因为恐惧和惯性思维而退缩,最终将失败归咎于丁元英的 " 骗局 "。而刘冰,他是弱势文化的典型悲剧人物。他将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丁元英身上,当希望破灭时,他没有反思自己,而是选择了最极端的 " 弱势文化 " 行为——自取灭亡。强势文化就是一种强大的 " 心力 "。它表现为对自我主体性的坚守、对客观规律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及将欲望转化为行动力的能力。这种心力驱动的个体,是 " 心力经济 " 中最有活力的细胞。弱势文化则是一种缺失的 " 心力 "。它表现为对外部力量的依赖,对自我负责的逃避,以及因缺乏内在驱动力而导致的停滞和失败。至于小说中对于儒释道,甚至是耶路撒冷的追寻,其实体现出,东西方都在追求如何安放自己的心。丁元英跟智玄大师论道:"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智玄大师改成 "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 他强调随心,随力,随缘,其实,智玄比丁元英乐观。丁元英相信道,也相信心,但他始终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大爱无爱是悲惨的,只尊重客观规律本身,猜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格局和利益的撕裂的必然性,享受不了其中,游离心外了!最后他失去了芮小丹之后,吐了血 ……芮小丹是真诚的化身。一个已经游离心外的人,不如一个身心合一浑然自觉的人!
多平台下载
-
Android版
石头记游戏手机版(Stone Story) v4.19.3 安卓版
-
中文名:Stone Story
-
包名:com.MartianRexInc.StoneStory
-
MD5:2fe8f5960dcfe990353a84a51523cd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