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单机 / 冒险解谜
-
大小:
2.9M
-
授权:
官方版
-
语言:
中文
-
更新:
2025-09-10
-
等级:
-
平台:
Android
标签:
惩罚电影
看电影的网站
-
详情
-
介绍
-
猜你喜欢
-
相关版本
内容详情
近期,欧盟的一系列表现,让那些预言 " 美欧分歧将持续扩大 " 的朋友大跌眼镜:曾一度号称要祭出 " 反胁迫工具 " 大杀器的欧盟,绕开大多数成员国会商,光速和特朗普达成所谓的 " 贸易协议 ",看得连法国都觉得是在投降。冯德莱恩从华盛顿回到布鲁塞尔的椅子垫还没坐热,又光速伙同一群欧洲领导人再赴华盛顿为泽连斯基壮胆。谈着的明明是乌克兰的事,离开时却被白宫发了个声明,单说 " 已就互惠、公平和平衡贸易协定框架达成一致 ",再把之前的 " 协议 " 内容重申并细化了一下,这次一片安静。就这么被吃得死死的,连欧洲人自己都看不下去,德国军工企业莱茵金属公司 CEO 帕佩格感慨道:" 在谈判中,欧洲只能坐在‘小孩那桌’ "。看似还有一战之力的欧盟,为何却如此涣散?恍惚间让人想到 35 年前那个同样庞然大物的苏联几乎顷刻间的瓦解。孰不知美国对欧盟进行了为期更久、入毒更深的 " 和平演变 "。如今的欧盟,已经丧失了在战略格局上进行全面自救的能力,虽然发展水平依然看似名列前茅,但事实上已经不再属于世界一极,并正持续沉沦。看似发达的经济体,是如何被 " 劫持 " 的?虽然从数据来看,其经济体量依旧庞大,但稍加比较,就能一窥欧洲经济相对美国的衰退。2008 年,欧盟和美国的经济体量几乎是并驾齐驱,但到 2024 年,欧盟 GDP 已经不到美国的 2/3。1995 年,欧洲的劳动生产率是美国的 95%,而到 2023 年,已经滑落到 80%。欧洲人常常引以为傲社会福利的突出,但是根据经合组织数据,哪怕是被赞誉为 " 欧洲火车头 " 的德国,其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也比美国低了 16%。美国家庭近几年的消费开支整体依然在增长,直到今年贸易战起,捱到了年中才考虑削减开支。而麦肯锡的调查显示,2023 年 80% 的欧洲消费者已经在节衣缩食了。1890-2022 年欧盟对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左)和 2000-2019 年美国和欧盟特定行业平均年劳动生产率增速(右)。图表来源:The future of European competitiveness微观层面中的企业,萎缩之势更为严峻。2015 年,全球市值前 100 名的公司中,有 52 家是美国公司,28 家是欧洲公司。十年后,美国的总数增加到 58 个,而欧洲的数量则下降到 18 个。这背后又暴露出欧洲经济的一大致命问题——错过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在全球量子投资方面,十家顶尖科技公司中有五家位于美国,四家位于中国,欧盟没有一家。此时,全球前 20 大科技集群中,欧洲仅剩下 1 个,2017 年时,它明明还有 6 个 ……这种落后还远远不止技术上的落后,而是转化成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市场垄断。从 2017 年开始,欧洲约 70% 的基础 AI 模型由美国开发,美国三大科技巨头占据欧洲云计算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而最大的欧洲云运营商仅占欧盟市场的 2%。信息与通讯的主动权易手将带来什么,咱都懂的。而且现实已经给不了欧盟多少掉头的时间,受制于环保政策和对天然气的依赖,欧盟能源电力价格高企,持续削弱产业竞争力。2020 年后,欧盟经济遭遇了新冠疫情、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案》以及俄乌冲突三连炸,不断的对俄制裁加剧了欧盟的能源危机,推高制造业成本,又导致了欧洲对美国的能源依赖,并刺激了欧洲产业和资金大量外流。欧盟天然气进口来源的国别结构,俄乌冲突后大量份额被美国替代,而随着欧盟许诺扩大对美天然气采购金额,未来能源对美依赖将进一步加深。数据来源:欧洲委员会根据德国央行的数据,自 2010 年以来,由于德国企业将资源转移到了德国以外的地方,这导致超过 6500 亿欧元资本净流出。其中,近 40% 的资金外流发生在 2021 年之后。按德国经济研究所统计,仅 2022 年德国对外投资导致的资金净外流就高达 1250 亿欧元。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欧盟国家在 2023 年涌入美国的所有外国直接投资中占 45%,总额达 2.4 万亿美元。从 2010 年以后短短 13 年时间,欧盟对美国的出口份额就从 14% 上升到了 21%,其中近半数增幅发生在俄乌冲突后。由此又带来下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通过金融对欧洲的 " 劫持 "。如今的现状是:摩根大通等美国银行在批发银行服务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而贝莱德等基金管理巨头则操纵和监督着欧洲大部分投资。美国占全球股票价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少不了欧洲大陆如上文这样一浪高过一浪的 " 捐输 "。尤其黑色幽默的是,如今欧洲自己的对外贸易结算,美元占比居然能超过 70%,快要让人遗忘欧元的存在。就在今年上半年,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还在畅想:尽管美国关税政策会对欧洲经济造成 " 短期干扰 ",但这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 " 独特机遇 " ——特朗普对欧盟征收关税会成为欧洲大陆 " 走向独立 " 的开始。现实证明,欧洲大陆反而正在成全特朗普的 " 茕茕独立 "。而它们自己在物价上涨、能源依赖和产业外流中,透支着自己的发展潜力,它们的经济正在被持续地 " 劫持 "。如此众多的政府,又是如何被 " 夺舍 " 的?欧洲大多数国家都是多党制议会,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权力较小,且权力来源依附于议会选举。这从制度层面为美国渗透提供了条件。而且美国与欧洲的特殊关系并非是现在才开始的,其渗透可谓源远流长。据统计,从 1946 年 1 月 1 日到 2000 年 12 月 31 日,美国和苏联 / 俄罗斯共进行了 117 次党派选举干预。其中 81 次是由美国进行的。而这 81 次干预中,将近 1/3 发生在欧洲,位居美国干涉区域之冠。与其他国家策动政变或内战不同,美国对欧洲主要是采取干预选举,上世纪美国实施的此类行径,1/3 发生在欧洲,法德悉数在列。所以知道美国为啥对 " 干预大选 " 这么敏感了吧。而且美国的选举干预不仅是针对他国政府,向欧洲与各国议会的渗透也是不遗余力,各种经济赞助与 " 青年领袖 " 计划层出不穷,形成了代理人的培植梯队。甚至有评论认为,美国对选举的干预,就是 " 挑选演员的节目 ",还无所谓被扶植的当事人在本国阵营的切换,只要能遵循美国的外交和国防政策。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就已经被曝出该组织资助了大量在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等西欧国家的各类组织,甚至不乏一些反对派组织。当时美国国内就有质疑,认为在 " 民主根深蒂固的国家 " 投钱是浪费资金。对比下如今的现实?是浪费还是超额投资?而这种投资还不仅仅是花在欧洲政府、党派及其选举之间,还有各类社会组织与媒体也 " 躬逢其盛 ",美国借此大吹法螺,打着兜售价值观的旗号培植各种关系网,关键时刻能助自己一臂之力。随手一例,在过去数年,正是受美国资助的欧洲价值安全政策中心、环球安全中心等智库,密集举办各类研讨会、智库活动,鼓动欧盟追随美国 " 小院高墙 " 政策。此处插播一句,NED 的第二任总裁戴蒙 · 威尔逊,其在小布什政府时期的任职正是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高级主任。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欧盟居然还耳濡目染,受到 NED 工作模式启发,在 2013 年也成立了 " 欧洲民主基金会 ",旨在向其他国家的政治活动者尤其是反政府势力提供快速、灵活的活动资金,与美国组团 " 洒向人间都是怨 "。而和科技行业并称卧龙凤雏的,就是欧盟的媒体行业。如今欧洲在传媒领域越来越受美系基金会的赞助,也没有自己的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他们曾以为没有传媒巨头就是自由的标志,孰不知宣传阵地你不占领自然会被美国占领,到最后全成了信息茧房的标签。美国大西洋之桥、比德伯尔格会议、三边委员会等组织与德国主要媒体人及主流媒体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来源:瑞士政策研究所 SPR美国对欧洲的渗透还深入到了产业一线,走向了资本家的对立面。二战后,美国劳工联合会受美国国务院、财政部及美孚、通用的巨头的资助,打着反共和工会的旗号,打入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之中,甚至不惜以贿赂和雇佣涉黑暴徒的极端手段,抢夺左翼工会的设施和财务,以此获得欧洲上层的支持,扩大自身的影响。随着黑白两道打出的 " 赫赫威名 ",这个表面上的 " 工会 " 甚至得到了马歇尔计划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及中情局的秘密扶持。在未来的几十年,其在欧洲的摊子也是越铺越大,渗透到了一大批欧洲工会和学生组织中,并且横跨左右翼。而这样的运作最终又反哺回了政界。以法国为例,仅由这条线就能拉出一张长长的政客名单,这些人均参加过 AFL 在法国渗透相关组织或受其资助,包括:前总统尼古拉 · 萨科齐及其内阁成员弗朗索瓦 · 菲永、泽维尔 · 达科斯、埃尔韦 · 莫林和米歇尔 · 阿略特 - 玛丽,以及前国民议会主席伯纳德 · 阿科耶、多数议会党团主席让 - 弗朗索瓦 · 科佩,还有左翼的法国社会党原第一书记让 - 克里斯托夫 · 康巴德利斯、前总理莱昂内尔 · 若斯潘。该组织在欧洲以外的活动更为奔放,在 20 多年前委内瑞拉针对查韦斯的政变、海地针对阿里斯蒂德的政变中,都能看到其身影。西欧自然不需要如此 " 大动干戈 ",但在这冷热之间,我们也可以一窥其对西欧政坛的温水煮青蛙。军队方面同样也是如此。二战后,欧洲国家在逐渐向美国和北约让渡防务权利,冷战后更是加速了这一趋势。而美国充分利用了北约这一工具,建立由其所引领的地缘安全体系,渗透进了欧洲各国军队。在北约东扩的进程中,美国对东欧国家提出 " 文官控军、情报部门去苏化、司法改革 " 等政治基准,达标方可启动入约谈判,甚至直接为其国防部、国安委提供顾问与课程。这种模式相较之前更为直接地介入到欧洲各国的军事事务,而当这些被换过脑筋的军人进入到本国和北约的军事指挥机关后,能进一步贯彻美国的战略意图,达到由 " 掺沙子 " 到 " 换脑子 " 的功效,乃至随着这些军人的从政产生外部效应。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最近刚被我国外交部点名 " 不再进行任何交往 " 的捷克总统帕维尔,其加入军队后曾学习情报课程,东欧剧变后先后在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英国坎伯利以及伦敦皇家国防研究学院进修,并曾在美国开展军事外交。其在军队中的最高任职是捷克军队总参谋长、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其升职过程中涉及伊拉克战争、欧乌关系、巴以问题、中国敏感问题,曾一次次公开发声站队美国立场。这样的案例远非个案,而这样的人在掌握军队甚至国政权力之后,会对本国与欧洲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也就不言自明了。分化与监听,助催 " 夺舍 " 的两剂猛药帕维尔的案例背后还反映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欧洲决策日趋 " 中东欧化 ",即中东欧一批冷战后才投靠美国阵营的国家在表象上出现了 " 皈依者狂热 ",引导议题,骑劫欧盟决策。美国早在世纪之交,就在蓄意培育这股势力,当时就发明了 " 老欧洲 " 和 " 新欧洲 " 这样的术语,欧盟的东扩反而成了美国不断混入 " 新欧洲 " 代言人的机遇,待到形成气候之时,欧盟的决策便屡屡被这些来自中东欧的政客带节奏,我们很纳闷欧洲国家是如何在产业政策、难民问题、对东方关系上如此 " 昏招迭出 ",损人利美不利己,其实相当部分与决策的 " 中东欧化 " 息息相关。最新的两个案例便是俄乌冲突与提高防务支出。早在俄乌冲突前半年,西欧国家还在徘徊调停之时,中东欧国家便已经抢先提高调门,并且包括军事在内的各类援助涌入乌克兰,当时援助排行榜位居前列的除了美国,便是波兰、捷克、波罗的海三国,当时援助额最高的已逼近国内 GDP 的 1%。且援助兑现率奇高,上述六国同期的兑现率均在 80% 以上,波兰甚至达到 100%,当时美国的兑现率也不过 38.2%。众所周知,美国一直希望欧洲各国提高防务支出。又是波兰带头,在 2022 年 3 月通过《保卫祖国法》,决定从 2023 年起将国防支出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 3%,以此示范效应,为美国提供素材,刺激欧洲诸国再纷纷表态。" 新欧洲 " 如此出挑," 老欧洲 " 其实也在缓慢换血。除了干预选举、军事操纵、渗透媒体和社会组织外,美国还有一招便是间谍监控。而这其中目前暴露得最为清晰的就是德国。
多平台下载
-
Android版
石头记游戏手机版(Stone Story) v4.19.3 安卓版
-
中文名:Stone Story
-
包名:com.MartianRexInc.StoneStory
-
MD5:2fe8f5960dcfe990353a84a51523cd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