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单机 / 冒险解谜
-
大小:
6.2M
-
授权:
官方版
-
语言:
中文
-
更新:
2025-09-08
-
等级:
-
平台:
Android
标签:
av电影网址
红樱桃电影
-
详情
-
介绍
-
猜你喜欢
-
相关版本
内容详情
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的定位是面向全球的 " 国际 " 招聘会。经济观察报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香港本地求职者和外国求职者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来自内地的求职者。8 月 30 日一早,林先生从深圳过关前往香港尖沙咀喜来登酒店,当天这里会举行 2025 第三季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招聘会)。林先生是 2020 届香港理工大学供应链专业的硕士,曾在深圳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网点工作了几年,2025 年 6 月中旬辞职后决定赴港求职。在林先生看来,内地职场实在是 " 太卷 ",此前的银行工作每周仅能休 1 天,遇上关键节点冲业绩和 " 开门红 ",有时候连续好几个周末都需要加班。因此他不想在内地 " 卷 " 了,希望能在香港找到有周末、工作与生活可以平衡的工作。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的定位是面向全球的 " 国际 " 招聘会。8 月 30 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香港本地求职者和外国求职者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来自内地的求职者,全场几乎都在说普通话。在这些内地求职者中,有不少是港硕,其中有的是在回内地求职后因为工作 " 太卷 " 又想回香港找工作。也有一些内地求职者则是通过 " 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 "(下称 " 香港优才计划 "),到香港寻求工作。近年来,越来越多内地人士通过香港优才计划和香港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下称 " 香港高才通计划 ")申请到香港工作和生活。记者从现场采访中了解到,香港工作竞争非常激烈,有的一个岗位有 200 人争抢,有的人投了 200 份简历才得到一个面试机会,但即便好工作难觅,内地求职者依然扎堆赴港求职。(招聘会现场 老盈盈 / 摄)01 内地人到香港求职林先生在岗位选择上偏向有政府背景或国企性质的相关岗位,如香港机场、香港地铁等企业的管培生岗位,但他明确表示不考虑内资金融机构,因为根据他此前的了解,一些在香港的内资银行也会有周末加班的情况,此外他也不考虑保险销售等岗位。根据林先生的介绍,自 6 月份从银行离职后,他从 7 月份开始就通过各种渠道在香港求职,已经投出 200 多份简历,但仅获得了 1 个日本医药公司的面试机会,而且是一个销售类的岗位。在其他投递意向尚无进展的情况下,他也只能无奈接受这个销售岗位,但目前也才进行了一轮群面,暂未知是否有机会进入下一轮面试,也尚不清楚该公司薪资、福利待遇等相关具体问题。经济观察报记者在招聘会现场了解到,招聘企业中有恒生银行、众安银行、富途证券、保诚保险、安达人寿等金融机构,所涉招聘岗位包括客户经理、运营、商务、保险代理人等;此外,也有中原地产、普华永道、香港赛马会、香港空运货站公司、物业公司、能源建设企业等非金融类企业在招聘,所涉岗位包括行政、法务、市场等。林先生并不是第一次参加香港的招聘会,两个月前,在香港尖沙咀喜来登酒店也举行了一场招聘会,林先生也参加了。参与了两场香港招聘会后,他感觉参与招聘的企业数量的确不少,但合适自己的岗位却比较少,且此次招聘会中合适自己的岗位似乎比 6 月那一场更少,还出现了较多保险销售类的岗位。林先生本科就读会计专业、硕士就读供应链专业,但即便这种专业搭配,对口岗位依然难觅。虽然林先生不考虑保险代理人岗位,但记者发现,现场的保险公司还是受到了不少求职者的关注。当天,安达人寿展台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入职安达人寿保险销售岗位,前 6 个月没有硬性业绩要求,每个月还有 1.5 万港元的底薪,6 个月后业绩要求是完成 15 万港元的保费收入。和林先生的感受相似,李小姐也感觉现场合适自己的岗位偏少。李小姐求职的目标是偏后台的岗位,例如校招管培生或行政、市场营销类及不限专业背景的岗位,但她觉得招聘会现场提供的管培生岗位较少,仅香港空运货站公司有 1 个不限专业的管培生岗位,其他管培生岗位多有专业限制。李小姐家住深圳,2025 年 6 月毕业于香港教育大学公共政策管理专业,刚刚开启求职工作,目前只是处于初步了解市场情况的阶段,尚未投递简历,也未参与任何面试。据她了解到的情况,香港的招聘以网申为主,线下收简历较少,而且竞争激烈,她的一名学姐曾投递 200 份简历才找到工作。另外,多数企业也要求有相关工作经验,李小姐认为如果很难找到正式雇佣的工作,自己也会考虑找实习岗位积累工作经验。在招聘会现场,经济观察报记者还发现,不少求职者是还没有毕业的在校学生,他们大多也来自内地,在香港就读硕士,因为了解到在香港找工作不容易,所以提前了解一下市场情况,或许可以获得实习的机会。02 通过高、优才计划申请相比林先生和李小姐拥有香港学历,可以留在香港寻找工作,陈先生则是一位深圳私募基金经理,在内地已有全职工作,但为了获得香港身份,2024 年陈先生申请了香港优才计划并最终获得通过。陈先生介绍称,自己获得香港身份主要是为了方便小孩以后读书,可以接受香港的国际教育,而且香港薪资整体高于内地,适合积累资本。他计划第一年先以香港保险销售等类似的工作作为兼职(可兼顾内地工作)来过渡,然后才放弃内地工作,在香港寻找资产管理类的全职工作。香港优才计划是香港特区政府为了吸引高技术与高潜力人才前来定居,以提升香港的国际竞争力而于 2006 年 6 月正式推行的。该计划在 2024 年 11 月更新了申请条件,综合计分制改为 "12 项评核准则 ",申请人需在 12 项中至少满足 6 项方可具备申请资格,包括年龄、语言能力、硕士博士学历、工作经验、年收入、名下是否有公司等。相比香港优才计划,更多内地人士倾向于通过香港高才通计划申请,因为后者申请更为简单,主要考察申请人的年收入和本科毕业院校,符合以下 ABC 三类人才其中一类,即可递交申请:A 类是在申请前一年,全年收入达港币 250 万元或以上(或等值外币)的人士,无配额限制且对学历无强制要求;B 类是获合资格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并在申请前 5 年内累积至少 3 年工作经验的人士,亦无配额限制;C 类是在申请前 5 年内,获合资格大学授予学士学位但工作经验少于 3 年的人士,设有年度配额且先到先得。公开信息显示,香港高才通计划自 2022 年底推出以来反应十分热烈,截至 2025 年 6 月底,共收到约 135000 宗申请,其中近 109000 宗获批,获批率达 80.7%;自 2024 年 6 月至 2025 年 6 月底,香港高才通计划共接获 49680 宗申请,其中 40446 宗获批,获批率达 81.4%;2025 年上半年,共有 16875 宗个案获批香港高才通计划,其中内地人才占比高达 94%,其余则来自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在 8 月 30 日的香港国际人才职业博览会现场,经济观察报记者在一众求职者中,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香港本地求职者。她向记者表示,自己曾经是一名保险销售,目前正在寻求金融方面的工作。她亦同时表示,随着内地人士进入香港求职市场尤其是香港保险销售领域,本地保险代理人也倍感压力。03 香港求职困扰及规划陈先生向记者表示,香港招聘会的金融类岗位多为业务岗,如保险代理人、银行客户经理等,自己心仪的资产管理、投资类岗位较少,这可能是因为核心岗位竞争激烈、增量较少的缘故。另外,像银行客户经理这种岗位可能每月底薪约为 1.5 万港元,在香港属于较低水平,难以支撑生活及满足续签香港优才计划的薪资要求,毕竟香港生活成本尤其租房成本较高。基于上述情况,陈先生有了这样的规划:他和太太两人会考虑租 1 万港元以内、面积较小的房子;每月吃饭节省一点,以快餐和自己做饭为主,约需 3000 港元至 4000 港元;两人在港工作生活,即便每人拿 1.5 万港元的底薪,两人加起来约三四万港元,扣除每月房租和吃饭等开支,算下来仍比在内地工作生活划算。但对于林先生来说,语言障碍——粤语能力不足——则是他在香港求职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他投递的多数岗位中,他发现很多香港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是粤语必须要流利,如果粤语能力不够,即使英语水平尚可也难以获得后续入职机会。此外,作为非香港本地毕业生,签证需用人单位续签,多数企业嫌麻烦不愿办理,仅驻港国企或内资企业更易处理签证问题。在薪资方面,林先生目前的要求并不高,期望月薪为 1.8 万港元至 2 万港元,尽管他认为该工资水平在香港属于底层,约仅相当于内地 5000 至 6000 多元。他向记者表示,若能在香港找到工作,他会参考上学时 3000 多港元 / 月的租房成本,先租便宜的房子居住。相比起一些还没有在香港拿到永久居民身份的求职人士,作为香港新移民的小张显得更淡然一些。他是记者采访过程中,为数不多的愿意在非香港地区就业的人士。小张在内地出生,后随家人移居香港,在广州读本科和硕士,专业为土木工程,明年 6 月毕业。近年来,由于地产行业下行,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情况也越来越困难,但小张还是希望能找到与建筑相关的工程师岗位。因此,他考虑求职区域并不局限于香港,也可以选择广州或深圳,今年已参加两场招聘会,一场是在深圳,另一场就是此次香港的招聘会。
多平台下载
-
Android版
石头记游戏手机版(Stone Story) v4.19.3 安卓版
-
中文名:Stone Story
-
包名:com.MartianRexInc.StoneStory
-
MD5:2fe8f5960dcfe990353a84a51523cd0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