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单机 / 冒险解谜
-
大小:
4.3M
-
授权:
官方版
-
语言:
中文
-
更新:
2025-09-06
-
等级:
-
平台:
Android
标签:
2019电影
捉奸侦探电影
-
详情
-
介绍
-
猜你喜欢
-
相关版本
内容详情
晨枫自由撰稿人近日,美国海军将下一代核潜艇 SSN(X)的建造从 2035 年推迟到 2040 年,这引起急于逆转美军在西太平洋颓势的人们的焦虑。没错,美军在西太平洋处于颓势之中,连 F-15EX 首次飞抵嘉手纳、参加 REFORPAC 25 演习都成了鼓舞士气的新闻。在美国空军战斗机无法确保空优、轰炸机无法确保突防的情况下,美国海军想一跃而上,但不是通过常规的航母、水面战舰,而是通过核潜艇。更具体地来说,是用核潜艇在台海狙杀中国航母和登陆舰队," 打胜 " 台海战争。而且这种设想不是空想,的确有很具体的作战方案。2023 年 12 月号的《美国海军学会学报》刊登了退役美国海军上校威廉 · 托蒂的文章,系统阐述了台海战争的场景和核潜艇的应用方法。(下文中,除非明确指出,核潜艇指攻击型核潜艇)该报告标题为 "You Can't Win Without ( More ) Submarines "文中假想了战争在 2026 年爆发。出于避免主动升级的考虑,也避免中国只是虚晃一枪给美国带来被动,美国不会在台海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就靠前部署航母和战斗机中队。但是核潜艇可以隐蔽地前出到作战海域,在不公开升级的情况下潜伏待命。在这方面,无人潜航器等都不够用,除了指挥控制挑战之外,还会有在战位作战时间不够长,携带弹药不够多,应对复杂战斗情况能力不够的问题,而且无法执行水雷战也是一大问题。从地形上看,台湾海峡的水深虽然总体较浅,但深度变化很大,有可供核潜艇活动的空间。由于水下发射反舰导弹容易暴露潜艇,更加隐蔽、突然的鱼雷是核潜艇的主要武器。这就像特种兵在敌后活动时,使用突击步枪容易暴露自己,消音手枪或者匕首反而更加有用。美国海军在 2026 年的核潜艇共有 48 艘:17 艘 " 洛杉矶 " 级2 艘 " 海狼 " 级10 艘 " 弗吉尼亚 " 级 Block I 和Ⅱ8 艘 " 弗吉尼亚 " 级 Block Ⅲ11 艘 " 弗吉尼亚 " 级 Block IV,其中 2 艘正处于海试后期按照现有部署,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的实力分配约为 60:40,也就是说,太平洋舰队有 28 艘核潜艇,其中含 9 艘 " 洛杉矶 " 级,2 艘 " 海狼 " 级,8 艘 " 弗吉尼亚 " 级 Block Ⅲ,9 艘 " 弗吉尼亚 " 级 Block IV。大西洋舰队有 8 艘 " 洛杉矶 " 级,10 艘 " 弗吉尼亚 " 级 Block I 和Ⅱ,2 艘 " 弗吉尼亚 " 级 Block IV 正处于海试后期。考虑到核潜艇通常有 40% 处于维修或者排队待修状态,这意味着美国海军总共只有 29 艘核潜艇能用,其中包括太平洋舰队 19 艘,大西洋舰队 10 艘。根据报告设计,在战争开始时,大西洋舰队的 4 艘核潜艇(2 艘 " 洛杉矶 " 级,2 艘 " 弗吉尼亚 " 级)奉命增援太平洋。另有一艘 " 俄亥俄 " 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在太平洋上巡逻。报告中还提到了美方可动用的反潜力量:美国海军有 128 架 P-8 巡逻机,其中 87 架处于良好战备状态,澳大利亚还有 8 架(其中 5 架处于良好战备状态),日本还有一些较老旧的 P-3。在战前,印太司令部手里只有 4 艘核潜艇可立刻投入使用。为了准备早打大打,美方早已命令这四艘核潜艇带足鱼雷,不带水雷并提前秘密部署在中国禁航区内。不带水雷是因为区区 4 艘核潜艇布设不了多少水雷,没有足够密度的水雷阵意义不大,反而容易误伤,后果太大,不如全带鱼雷。虽然 " 洛杉矶 " 级和 " 弗吉尼亚 " 级都能从鱼雷管发射 " 鱼叉 " 反舰导弹,但装填 " 鱼叉 " 意味着占用鱼雷的空间,水下发射 " 鱼叉 " 有和水下发射 " 战斧 " 一样的容易暴露的问题,所以 " 鱼叉 " 也被放弃。" 洛杉矶 " 级和 " 弗吉尼亚 " 级都有通过垂发管发射 " 战斧 " 巡航导弹的能力。后期 " 洛杉矶 " 级有专用的垂发管, " 弗吉尼亚 " 级从一开始就有针对性设计,但两者携带导弹数量都较少,所以在部署上很别扭。考虑到美军需要核潜艇深入禁航区,担任难度很高的反水面舰艇作战任务,不宜在 " 众目睽睽 " 之下贸然从水下发射巡航导弹,以免暴露自己。所以用巡航导弹打击沿海和内陆目标的任务不会交给他们,而是会留给相对远离作战海区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根据战略军控协议,最早的 4 艘 " 俄亥俄 " 级从战略导弹核潜艇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每艘可携带 154 枚 " 战斧 " 巡航导弹。其中 " 俄亥俄 " 号和 " 佛罗里达 " 号预定 2026 年退役," 密歇根 " 号和 " 佐治亚 " 号预定 2028 年退役。所以他们在 2026 年都还能在最后一班岗上发挥余热,在想定中,有一艘会被部署在西太平洋。针对中国潜艇数量众多,对远离台海的美日舰队和船运威胁更大,威胁甚至远到关岛、夏威夷、美国西海岸和巴拿马运河的问题。美国方面考虑到用核潜艇执行反潜作战效率较低,计划将该任务留给美日的航空和水面反潜力量,而且在东太平洋还有加拿大、智利等盟国海军可以协助反潜作战。争夺制空权的战斗预计很激烈,因为制空权的争夺决定战斗走向。虽然美军可以动用陆基和舰载空中力量加入台海的战斗,但美军并无把握能及时夺取制空权。所以第一击还是要靠潜入战区的核潜艇。核潜艇部署有两个基本选项。第一个选项是在第一时间集中压上手头兵力,最大限度地打掉最初攻势的锋芒,缺点是弹药打光后,必须离开战区整补,留下很长的核潜艇部署空窗期,不利于战局控制。第二个选项是在时间上均匀使用兵力,保证战区兵力可循环进入战斗,不留空窗期。但这也意味着每一时刻的战区兵力较为单薄,可能不足以挡住对方攻势。当然 " 和稀泥 " 的原则在这里也适用,所以在想定里,美军采用了混合战术,一方面增加第一时间的战区可用兵力,另一方面减少空窗期。好处是台海战场目标密度高,核潜艇航渡时间短,但是由于武器消耗速率高,估计核潜艇加入交战两星期内就需要撤离、补给。在计算中,报告假设印太司令部需要保留两艘作为预备队,一艘留在夏威夷,一艘留在圣地亚哥。剩余兵力以 25% 的循环率推算,战区可以保持 4 艘兵力。如果在接下来两个月内可以从大西洋得到 4 艘核潜艇增援,将可以使得战区兵力可以上升到 5~6 艘。具体而言,由于美国核潜艇事先已经潜入战区,在开战第一天,已经有关岛赶来的 2 艘 " 洛杉矶 " 级和夏威夷赶来的 2 艘 " 弗吉尼亚 " 级在战斗位置。一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则在台海东南较远距离进入战位。战区内增援也并不停止,一艘部署在关岛的 " 洛杉矶 " 级在两周后赶到,一艘部署在珍珠港的 " 弗吉尼亚 " 级在三周后赶到,一艘部署在班戈尔的 " 海狼 " 级在三周后赶到,一艘部署在圣地亚哥的 " 弗吉尼亚 " 级在四周后赶到,而部署在班戈尔的另一艘巡航导弹核潜艇也可以在四周后赶到。大西洋的增援也在到达中,来自康涅狄格州格罗顿的 2 艘 " 弗吉尼亚 " 级在第九周到达,来自弗吉尼亚州诺福克的 2 艘 " 洛杉矶 " 级在第十周到达。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根据推演,预先埋伏在战位上的 4 艘核潜艇在第二周结束前就打光了弹药,但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击沉 53 艘中国战舰,其中包括 2 艘航母和 2 艘两攻。然后 1 艘 " 洛杉矶 " 级和 1 艘 " 弗吉尼亚 " 级离开战位,与 2000-3000 公里外的潜艇补给船会合,这一过程需要 6 天来回时间加 1 天的再装填时间。另一艘 " 洛杉矶 " 级和另一艘 " 弗吉尼亚 " 留在战区,监视战况。回基地再装填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同时,战位上的第一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在第一周结束前就打光了所有 154 枚巡航导弹,需要与核潜艇同样的来回时间,另加 5 天的再装填时间。这样长时间的航渡周期是因为中国反潜屏障迫使美国核潜艇在进出战区时采用低速低噪声巡航,所以增加来回时间。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反潜力量也有撞大运的时候,在想定中,一艘 " 弗吉尼亚 " 级在再装填的路上撞上一艘 054A,被舰载直升机发射的鱼雷击沉。在第三周,一艘 " 洛杉矶 " 级在从关岛返回战区的途中也被击沉。这使得战区内可用核潜艇剩下 13 艘,而考虑到航渡、整补、隐蔽进出战位,战区实际可用核潜艇只有 4 艘。开战两周后,美国海军命令所有在修核潜艇加速返回作战状态,还没有切开艇体更换核燃料的核潜艇视情发予检修豁免,这样从 18 艘在修核潜艇中又凑出 6 艘,其中 4 艘在大西洋方向,不过要 4 个月后才可能回到战斗状态。在战斗中,无人潜航器并没有发挥出期望的作用,毕竟数量不足,航程和潜航时间不足,携带武器数量和性能不足,都是美军无人潜航器存在问题。具体而言,虽然核潜艇发射的潜航器用作探雷扫雷倒是发挥了一些作用,但还是不够,不值得装上核潜艇与鱼雷争夺空间。不依赖核潜艇的远程自部署潜航器发挥更好一些,但数量不足,也主要用于侦察、监视,更容易被发现和击沉,最终作用也有限。当然,连自身生存力都难保证的濒海战斗舰在台海基本没用。在文中,托蒂上校没有说假想的台海战争如何结局,或许在他看来击沉 53 艘中国舰艇就足够了?托蒂不是脑子发热的军迷,军迷意淫文也上不了《海军学会学报》。他曾经是 " 印第安纳波利斯 " 号(SSN697," 洛杉矶 " 级)的艇长,后来在担任太平洋舰队第 3 潜艇支队司令后,担任大西洋舰队反潜战司令部司令。退役后担任过雷锡恩、Cubic、L3 的副总裁,他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海军的思维,也反映了一些很离谱的地方。在想定的台海禁航区内,所有船只都可认为是敌对船只,这无疑简化了核潜艇的目标识别。但有个问题:台湾海军舰艇是直接就地消失了,还是被当作目标击沉了?美国核潜艇需要深入台湾海峡,才能进入鱼雷射程。即使台湾海峡的水深问题能解决,核潜艇也难以穿过海峡两端的反潜巡逻。十几艘美国核潜艇在台湾海峡进进出出,竟然只有两艘被击沉,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好运。这种对中国反潜力量的轻视不知道是美国海军的傲慢,还是自我安慰。虽然台湾海峡里总体水深较浅,水声环境复杂,增加了反潜探测的难度,但复杂的地形同样增加了核潜艇探测水面舰艇的难度。在相对来说并不宽阔的海峡里以潜望镜深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嫌死得不够快的行为。不仅潜望镜本身可被雷达、红外、光电等手段发现,潜艇本身也容易被空中目视发现。而潜艇一旦发动鱼雷进攻,空中搜潜必然迅速赶到。潜艇隐身与航空隐身在本质上相似,只是低可探测性,但什么低可探测性都经不住围观。如果把潜艇狙杀比作狙击手狙杀,狙击手也只能对零星目标冷枪狙杀,对于密集目标的集团进攻,狙击手的作用有限,自身也容易被消灭。所以美国核潜艇在海峡内反复攻击,取得 53 艘的战果是不可能的。而且中国已经建立了庞大而且先进的海底水声探测网络,054A 和 056A 配备的低频主动拖曳式声呐也能探测很远的距离。固定的海底基阵与可移动的手段相结合,可以在广域探测和重点补盲之间达到最优平衡。056A 上的低频主动拖曳式声呐如果说这些手段只能提供概略探测,但跟进的远程投放的无人艇和无人潜航器就能做到精确定位和跟踪。数字声呐的海底测绘能力也可以把浅海坐底的潜艇抓出来。核潜艇是有可能全速甩掉速度较低的无人艇和无人潜航器的,但增加的机械和水流噪声水平就暴露自己了,被更多的空投声呐浮标捕获。与美国多用反潜巡逻机或者反潜直升机到被捕获潜艇头顶投放空投鱼雷反潜不同,中国则将反潜鱼雷作为战斗部装上远程导弹,从战舰上发射,极大扩大反潜打击圈。反潜巡逻机和反潜直升机的载弹量可以置换为燃油量,提高巡逻和搜潜时间和效率。中国还有大量的反潜水雷,在战前和战时可以部署在关键水道,阻滞敌人潜艇出入。中国航母在海峡内被击沉的设定更是离谱。中国航母在台海战争中的战位根本不是在海峡内,而是在西太。现在中国已经从航母的基本运作课程中 " 毕业 " 了,需要进步到 " 实地战术演练 " 的阶段。这当然增加了对美国核潜艇的暴露的概率,但也是中国带足金
多平台下载
-
Android版
石头记游戏手机版(Stone Story) v4.19.3 安卓版
-
中文名:Stone Story
-
包名:com.MartianRexInc.StoneStory
-
MD5:2fe8f5960dcfe990353a84a51523cd0f